全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来源:root|发布时间:2016-07-07 09:29:32|浏览次数:

2016620

  517-18日,全省城市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姜异康书记、郭树清省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讨论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一、姜异康书记讲话主要精神
  姜书记讲话共三大部分: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谋划推进新时期城市工作。一要深刻认识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全省7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80%以上的投资、消费来自城市,60%的劳动力在城市就业,城市已经成为带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二要清醒看到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竞争态势。城市发展方式较为粗放,2000年到2015年城镇人口增长了63%,而建成区面积增长了114%;交通拥堵、停车难、空气污染等城市病突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存在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我们北面的京津冀、南面的长三角和珠三角正在打造世界级城市群。西面的中原地区城市群以及关中平原城市群等上升势头迅猛。三要坚定信心决心走有山东特点的城市发展道路。提出了全省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按照这个总体要求,做好城市工作,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根本,牢牢把握尊重城市发展规律这个前提,牢牢把握"五大统筹"这个关键。
  (二)统筹协调突出重点,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竞争力
  这是姜书记讲话的核心内容,突出强调了"五个注重、五个着力"的工作重点。
  一是注重规划引领,着力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发展。这里重点强调了规划的指导性、协调性、整体性、强制性。要增强规划的指导性,科学引领城市建设管理。加强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为城市远景发展预留弹性空间。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编制全过程。要增强规划的协调性,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合理规划城市产业,科学配置基础设施、居住设施、服务设施,促进物流、信息和人口等有效便捷流动,实现以产促城、依城兴产和职住平衡。要增强规划的整体性,推动城乡一体发展。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的方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增强规划的强制性,确保依法有效实施。用三年左右时间,全面清查并处理城市建成区违法建设,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形成长效机制。
  二是注重功能提升,着力提高城市承载能力。重点加强城市道路、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管廊、海绵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建设标准。聚焦"生、老、病、养、学"等热点问题,以社区为单元和重点,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配置,打造便捷生活圈。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继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棚户区改造。开展城市生态修复,重拳治理雾霾。创新工程质量管理机制,提高建筑质量和寿命。健全城市抗震、防洪、排涝、消防、应对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体系和应急预案,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和危机管理能力。
  三是注重依法治市,着力改进城市管理服务。做好城市领域法规、规章的清改立废工作。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创新城市管理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倡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集聚城市发展正能量。
  四是注重彰显特色,着力塑造城市品牌形象。提出要彰显四个特色:要彰显文化特色。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保护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保留文化基因。要彰显产业特色。从本地优势出发,进行准确的产业定位,积极培育支柱性产业,打造产品、技术等品牌,形成各自的产业特色。要彰显地域特色。依据地形地貌特点和气候植被等自然生态基础,充分挖掘不同地域城市特点,尊重地区风俗习惯,使城市建设更好体现地域特征。要彰显建筑特色。深入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提高城市建筑档次和品位,打造精品力作。
  五是注重改革创新,着力增强城市发展活力。要围绕推进三个市民化,加大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深化财政转移支付、建设用地分配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到2020年实现1000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要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规划建设一批智慧城市,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进程,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深度融合。要深入推进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做好城市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一是落实好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建立监督城市工作考核评价问责机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城市工作格局。二是锤炼领导城市工作过硬本领。要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专业培训,加快培养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民族自信的城市设计师、建筑师队伍。三是以优良作风抓好城市工作任务落实。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持续推进作风转变,为做好城市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二、郭树清省长讲话主要精神
  郭省长讲话共四大部分,主要就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城乡一体化提出了要求。
  (一)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引领和控制作用。一是要真正做到"多规合一"。推进城市建设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和区域规划以及交通、能源、资源和环境等多项规划协调衔接、相互融合。二是规划要有足够长远的考虑。根据各地的历史、地理、资源因素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科学预测人口增长趋势。三是规划要把市民的宜居放在优先位置。要控制建筑高度。不宜过分强调功能区划分,实现职住平衡。要更加突出节能、环保和可持续,高度重视树木、草坪、湖泊、河流、山体。要有意识地在中心城区留白。四是规划要着力提高城市品质。充分利用自然风景,挖掘历史文化要素,提炼和创新城市个性元素,形成自己独特风貌。五是规划要保持较高的开放度。认真吸取各方面专家的智慧,动员全体市民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让城市规划始终处于全市居民的监督之下。
  (二)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水平。一是高度重视建设质量。必须把坚固耐用放在首要位置。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城镇设施和建筑的建设水平和使用寿命。适度提高新建城市楼房和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设防等级。二是增强建筑物人性化便利化。按照宜居、便利、安全的要求,用好棚改政策,力争到2020年前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城市危房改造任务。加快城镇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造,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三是建筑外形设计要美观整洁。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全面提高新建建筑档次和品位,创造更多经典建筑。四是加快城市现代交通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路网,抓好城市内部道路和建筑物之间道路的建设。加强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和公交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积极发展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影响交通的机关大院、工厂、学校和商业建筑进行改造,打通断头路。五是持续改进和完善地下管网体系。统筹推进综合管廊建设,把人防工程作为地下空间利用的重要载体,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六是重视施工过程的安全环保问题。明确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多方主体责任,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管。
  (三)切实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一是以治堵治霾为重点抓好现阶段的城市管理。搞好车流量测算,推行错峰出行,抓好停车管理。推广煤炭高效利用技术,减少散烧煤总量,治理露天烧烤。二是全面提高城市安全水平。健全城市重大灾害应急预案,建立专业救援队伍,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和危机管理能力。三是下决心治理违法建筑。用三年左右时间开展城市建成区违法建设整治行动,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加快步伐,争取提前完成。四是健全城市执法体系。加快城市管理立法步伐,尽快完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改革城市管理体制,创新城市治理方式。五是充分发挥市民和基层组织作用。注重调动基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化舆论宣传教育,广泛开展新市民培训,实施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六是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加大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完善城市地理信息、交通信息、社会治安、市容市貌等智能化信息系统。
  (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是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把已进城的外来务工人员尽可能多地落下户来。广泛宣传并切实落实好进城落户农民"三权不变"的国家政策,推动农民"三权"与户籍脱钩,解决政府政策导向与农民落户意愿"两张皮"问题。二是加快就地转移就业人口市民化。对城中村和城边村原有居民,主要是结合棚户区改造,将他们转化为市民。搞好"两区同建",实现村民集中居住,促进其生产生活方式一起转变。对于具备条件的农村新型社区,靠近县城的可改为街道,村委会重组为居委会。三是调整行政区划。通过撤县(市)设区,建设卫星城,形成组团型城市。突出县域发展优势,积极培育一批城区常住人口达到50万人以上的中等城市。四是试点新建一批小城市。对于非农就业达到75%的镇,可以按照小城市标准进行培育,赋予县级政府管理权限。对于人口规模低于10万人,但是经济和就业非农化水平也超过75%的其他城镇,也可以考虑选择进行小城市试点,赋予副县级管理权限。五是继续支持发展各类城镇。加快推进国家重点镇、省级示范镇发展。完善连接镇村间的道路、建筑、公园等基础设施。到2020年,力争培育出100个左右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镇。
  郭省长在总结讲话中强调,进一步提高对城市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努力做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有机统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把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城市规划建设委员会整合起来,发挥好联席会议制度。扎实做好新型城镇化工作,切实抓好区划调整,最主要的是撤县设区、撤县改市、镇改街道。对城郊村、集中居住的农村新型社区,凡已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非农就业和非农人员达到规定比例的,要改进社区统计代码,纳入城镇户籍人口统计。坚决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任务,推进房地产去库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改厕、改暖等"七改"。提升城市公用设施服务水平,重点建设立体交通等"十大系统"

 

主办:山东省建设监理与咨询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卧龙路128号 联系电话:0531-87087166 技术支持:海大云 鲁ICP备2022037324号 鲁公网安备37010302000818号
sitemap 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