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建设工程监理行业,有这样一位扎根一线25年的"技术尖兵"——杜伟同志。作为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始终践行"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信念,在平凡的监理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自2010年担任项目总监理工程师以来,他主持负责40余项重点工程监理工作,总造价超30亿元,带领团队斩获"泰山杯""市政金杯"等省级以上荣誉12项,获国家专利5项,参与编制山东省《建设工程监理工作标准》,以"红色匠心"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杜伟同志,男,1975年出生于山东济宁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进入监理行业。从基层监理员做起,他始终坚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职业信念。2006年担任总监理工程师后,他更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精湛的专业技术,在济宁市重点工程建设中屡建奇功。作为济宁市建筑业协会专家,他既是行业技术创新的"领跑者",更是服务社会的"奉献者",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建设工程领域共产党员的先锋形象。
一、岗位建功:以技术攻坚诠释党员先锋本色
(一)精益求精,铸就精品工程
在杜伟同志看来,工程质量不仅关乎企业信誉,更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他常说:"我们监理的每一个项目,都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这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他负责的每个项目中都得到充分体现。
济宁运河路升级改造项目(2011-2012年) 这是济宁市首条采用综合管廊技术的市政道路,施工难度大、工期紧。杜伟同志大胆地提出"分段式流水作业法",将3.2公里的工程划分为8个施工段,实现土建、安装、绿化等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他带领团队编制详细的进度控制网络图,建立"日调度、周考核"机制,最终提前45天完成施工,节约成本300余万元。该项目被评为2012年度"山东省市政金杯示范工程",其管理经验在全市推广。
济宁银行(济宁总行)装饰工程(2012-2014年) 该项目是济宁市重点工程,由于银行工程的特殊性,装修规格高,装修种类繁多。在主体施工阶段,精度控制成为最大难题。杜伟同志带领党员突击队,连续30天吃住在工地。为确保施工质量,他亲自设计制作了专用检测工具,对每个节点进行"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最终,该项目荣获2015年度"山东省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泰山杯工程",成为济宁市地标性建筑。
(二)技术革新,突破行业瓶颈
杜伟同志始终坚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工作中,他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实践经验转化为技术创新成果。
为改变传统混凝土取样需要多人配合,效率低下的现状。他在现场苦心钻研,设计的取样器采用杠杆原理,单人即可操作,取样速度提升50%,且能保证样品完整性。该专利已在全省30多个项目推广应用。
针对狭窄场地水泥运输难题,他发明的小推车采用四轮驱动设计,配备电动助力系统,并设置有转向轮和多组支撑轮,有效的避免了沟壑无法通过的问题。
杜伟同志长期在工地一线,扎根现场,发现线缆布设难度大,工人工作强度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他发明的电缆支撑杆配合液压泵和高压气泵使用,提高在支撑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支撑部件及底座万向转动式连接关系,能够起到对电缆支撑角度的调节功能从而便于调整电缆的安装角度且能适应不同的安装环境,解决了该技术难题。
杜伟同志不但有钻研精神,更是及时总结,形成成果,以供同行参考。2020年发表的QC成果《提高扣件式模板支撑体系验收合格率》,通过改进立杆间距、增加剪刀撑等措施,将合格率从82%提升至98%。 2023年《工业厂房大面积耐磨地坪质量控制》,将"跳仓法+激光整平"工艺结合,严格监理过程,攻克了地坪开裂、起砂等质量通病,成果获2024年济宁市QC一等奖。
(三)标准引领,推动行业进步
作为行业技术带头人,杜伟同志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和知识共享。
2021年,他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山东省《建设工程监理工作标准》(T/SDIZXH001-2021)编制工作。该标准首次将"全过程工程咨询""绿色施工监理""智慧工地监管"等新理念纳入其中,为全省监理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他负责编写的"装配式建筑监理要点"章节,填补了省内相关技术空白。
2016年发表《监理人应该了解的心理学知识》,首次将心理学理论引入监理沟通实践; 2020年《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实践心得》系统总结了PPP模式下监理服务转型经验,被多所高校选为教学案例。
二、服务奉献:以赤诚初心践行党员使命
(一)行业服务:甘当"铺路石"
杜伟同志常说:"行业发展不能只靠几个人,要培养更多年轻人。"他主动承担行业人才培养重任:2018年起,他坚持每月在济宁市建筑业协会开设"监理大讲堂",累计授课60余场,培训从业人员2000余人次。他的课件《危大工程监理要点》被省住建厅列为继续教育必修内容。 企业帮扶:2022年发起成立"鲁西南建设监理技术联盟",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免费技术咨询。曾连续3个月驻守某监理企业,帮助其完善质保体系,最终实现资质升级。
(二)社会公益:勇做"排头兵"
社区服务:2015年发起"红色监理进社区"活动,组织党员志愿者为老旧小区提供安全隐患排查服务。在济宁某小区改造中,他发现地下室积水严重,自费设计排水方案,解决困扰居民8年的难题。 抗灾抢险:2023年台风"杜苏芮"来袭时,他带领10名党员组成抢险队,昼夜巡查28个工地,转移农民工300余人,用沙袋筑起200米长的防洪堤,保护了价值数千万元的设备设施。
(三)人才培养:打造"先锋梯队"
在杜伟团队中,"党员示范岗"和"师徒结对"是两大特色。他创立的"1+N"培养模式(1名党员带N名青年),已培养出12名项目总监。徒弟小李回忆:"师傅要求我们每天写监理日志,每周做技术小结,这种严谨作风让我受益终身。"如今,他的团队已成为济宁市监理行业的"黄埔军校"。
三、成效与影响
(一)经济效益
通过优化施工方案,累计为建设单位节约投资8000余万元; 5项专利技术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200万元; 负责项目实现"零重大事故、零质量投诉"。
(二)行业影响
参与编制的标准覆盖全省300余家监理企业; 创新工法被写入《山东省建设工程监理典型案例汇编》; 个人论文被国家级期刊收录。
(三)党建成果
所在党支部创建"党建+质量安全"品牌,获评住建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带领的党员突击队被授予"济宁市工人先锋号"称号。
四、精神传承与未来展望
(一)红色基因的传承
杜伟同志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在他的办公室墙上,挂着入党誓词和"党员十不准"警示牌。他常说:"党员身份不是光环,而是沉甸甸的责任。"这种精神感染着身边每个人,近年来有6名青年员工在他的影响下入党。
(二)行业发展的思考
面对建筑业数字化转型,50岁的杜伟依然保持学习热情。2023年,他带头学习BIM应用,并组建"智慧工地"研发团队。他表示:"党员就要与时俱进,我们要用新技术为行业赋能。"
(三)对年轻党员的寄语
在2025年"五四"青年节座谈会上,杜伟对年轻党员提出三点希望: 坚守"匠心",把每个工程都当作艺术品来打造; 永葆"初心",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保持"恒心",在平凡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五、结语
二十五载春秋,杜伟同志用双脚丈量工地,用匠心铸造精品,用奉献诠释忠诚。从泰山杯的奖牌到社区群众的锦旗,从专利证书到徒弟们的成长,这些鲜活的印记共同勾勒出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坐标。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 一种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一种情怀:服务人民的奉献情怀; 一种力量:党建引领的先锋力量。 正如济宁市住建局党委在推荐材料中所写:"杜伟同志是新时代建设领域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平凡岗位也能书写精彩华章!"